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化黑茶资讯 > 安化黑茶文化 > 安化黑茶的起源

浏览历史

安化黑茶的起源
爱达黑茶俱乐部 / 2011-01-18

安化黑茶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祖国,茶最早产于中国西南,然后逐渐向东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扩展。唐朝时,茶业已遍及现时的产茶区。茶的饮用习俗则由南方逐渐向北部地区传播,至宋朝,茶叶已成为西北游牧民族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且举国上下,从皇宫贵族到平民布衣皆喜饮茶。

  

    西北不产茶也缺少蔬菜和水果,而人们所食之物为牛肉,羊肉和奶酪,不易消化,使人易患疾病。茶不仅能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而且能消解脂肪,祛除油腻,故自茶传入北方后,茶便成了北方少数民族赖以补充维生素和防病、治病的主要物质,以至“不可一日无茶”。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献记载了茶在西北少数民族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西北地区气候不宜种茶,他们只能通过朝贡、贸易向中原地区取得“岁赐”茶叶和买茶;另一方面,西北高寒草原盛产良马,而马作为征战和运载的绝好工具,一直是中原王朝征发购买的对象。茶马两相需求,其交换流通便应运而生,而且很快成为汉民族同游牧民族之间经济交流的主要形式。

  

    黑茶是“茶马交易”中茶的主要种类之一,当时称为“官茶”。除官茶外,中国的商人也经营私茶,获取利润,经营茶叶的商人以陕西商人和山西商人为主,茶叶来自全国各产茶区,以汉川、湖南、湖北、福建最多,其中黑茶以湖南最负盛名。

  

    蒸青团块绿茶演变为“四川乌茶”

  

    自神农尝百草,发现茶这一神奇的植物后,人们便开始利用茶,最初为生煮羹饮,为了改进茶的滋味,方便运输与储藏,中国古代茶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开始制作饼茶,唐宋时期的饼茶又叫团茶或片茶,实际上是团块绿茶,是现代紧压茶的前身。

  

    唐宋时期团饼茶的原料开始是很细嫩的,主要消费群体为达官贵人。随着民间饮茶风俗的兴起,特别是边区少数民族需茶量急增,团饼茶的原料开始由细变粗。粗老的绿茶团饼在未运至销区时,滋味苦涩,青味重,不宜饮用。

  

    那时产地为川陕、长江流域及东南茶区,而销区为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运输路途遥远,人背马驮需一年半载。运输途中,风餐露宿,天气多变,茶叶包装又是篾篓包装,防潮防湿性能差,吸湿性强的茶叶极易回潮变色。团块绿茶经长时运输到销区后,因湿热作用使茶品由翠绿变得乌润,故在当时称为“乌茶”,“乌茶”由于多酚类物质的氧化聚合,茶品的滋味也由粗涩变得醇和,汤色红艳亮丽,更适合加奶饮用。这种茶便受到边区牧民的极大欢迎。

  

    11世纪前后(1107)四川就产乌茶。当时的“乌茶”,就是将鲜叶经过蒸青制成的绿茶,由当地茶课司征收,运交茶马司与西北各游牧民族交换马匹,这便是从宋代开始的“茶马交易”。据《明史。茶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由于四川乌茶主销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在茶马贸易中发展起来的,故又称“番茶”。

  

    黑茶的诞生

  

    安化素有加工烟熏茶的习惯,茶叶通过高温火焙,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称“黑茶”。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产地有限,悉征黑茶”,安化黑茶采用锅炒杀青、踹揉、渥堆(前发酵)、松柴明火焙干,即将做色工艺在初制作过程中完成,且增加了松柴明火烘焙工艺(不同于乌茶的日晒干燥)。这种烘焙方式既除掉了青叶气,又使干茶色泽黑褐油润,均匀一致,且内质滋味醇和,具独特松烟香。这种采用安化特定区域的鲜叶原料经独特的加工工艺所形成的茶被称为黑茶。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因量多质好,古时就驰名中外。《安化县志》载:“当北宋启疆(建县)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崖谷间生殖无几,唯茶甲诸州县,不仅茶多,且质优”。安化产黑茶究竟始于何时,至今未见到明确的记载。五代(公元935年前后)毛文锡编撰《茶谱》有云:“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所谓铁色茶即安化黑茶也,当时的渠江薄片和益阳团茶主要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由此可以推断,安化黑茶至少有一千余年的生产历史。

  

    但黑茶一词的出现则在1524年,《明史含货志》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此时的安化黑茶已经闻名全国,并由“私茶”逐步演变为“官茶”,用以易马。

  

    自“茶马交易”以来,当时只有汉川一带的茶由政府控制,称为“官茶”。而安化黑茶在没有定为官茶之前,属于私茶,不能随意边销,但由于安化黑茶滋味浓厚醇和,而且量多价廉,深受西藏喇嘛的喜爱,只有湖广的黑茶适合他们的口味。以至于西藏喇嘛朝贡回藏时,拒绝朝廷所拨四川乌茶作为赏赐,而绕道湖广收买安化黑茶,这在当时是非法的。《明会典。茶课》记载:弘治三年(1490年),“令今后进贡蕃僧该赏食茶……不许于湖广等处收买私茶,违者尽数入官”。蕃僧,即指西藏喇嘛。又据载,安化黑茶问世后,西北茶商重点转移湖南安化采购茶叶,严重影响四川官茶。陕西、四川引票由两万多锐减到一二十,可见当时安化黑茶的影响。

  

    由于安化的黑茶极大地冲击了汉中、四川的官茶,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御史李楠以湖南茶叶行销西北妨碍茶法马政为由,请求朝廷禁运。另一御史徐侨也上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茶之行(销),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认为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自此安化黑茶终于由朝廷正式定为官茶以“取代汉川之茶,贮边易马”。17世纪前期,四川边茶主要销康藏一带,西北边销茶逐渐由安化黑茶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