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化黑茶资讯 > 安化黑茶文化 > 茶与节庆

浏览历史

茶与节庆
阮浩耕 / 2018-01-21

 

在浙江以及江苏、安徽、江西等茶区,有许多岁时茶俗。《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中辑录了许多按岁时饮茶、用茶的定规,这里引录部分:

 

 

正月

 

 

 “无旦”先一日,洒扫庭内。鸡初鸣,罗列花彩、糕果等物于各神、家庙影堂前……影堂前则兼供茶饭,至灯后始罢。

    

正月初五烧五纸,茶,酒、蔬供皆五数。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灯夜祀床公、床母,荐鸡子、粉团、寸金糖,兼设茶酒。俗传母嗜酒,公癖茶,谓之“男茶女酒”。(民国11年《杭州志》)

 

 “元旦”黎明,放爆竹开门,拜天地,朝家庙……越数日,展拜远近亲友,以年糕、茶点相馈遗。(清光绪三十二年《富阳县志》)

 

元旦……出拜亲友,谓之“拜年”,亦谓之“贺节”。家设茶果、蒸糕,以待客至,茶毕即留饮酒,俗云“拜年三钟”。(清同治十三年《安吉县志》)

 

元旦,贺客至,以金豆点茶。(《樵歌》)(民国16年《象山县志》)

 

 “元日”先夕,悬列代画像于中堂享之。既彻,设香茗、杲饵,朝夕拜,至五日止。(清光绪十一年《定海厅志》)

 

   “元旦”,举家夙兴,长幼正衣冠,燃香烛,治酒馔、茶果,南向拜神,次拜先祖,飨祀三日,乃祭而彻,谓之“回飨”。(民国24年《嵊县志》)

 

十三以前,妇女用香烛、茶果,夜请天仙或紫姑问吉凶休咎,十三日“灯节”,复设影堂,街坊市镇张挂灯火。(清光绪二十五年《余姚县志》)

    

“元旦”凡长幼男女鸡鸣起,易冠笄,盛服,设香烛、茶果,焚纸钱拜天地,及悬祖考像旋拜。(清嘉庆五年《兰溪县志》)

    

“元旦”,焚香燃烛,礼神祀祖,族党往还,庆贺会饮。“元夕”张灯,有桥龙灯、彩茶灯、竹马灯、台阁灯之类。(清光绪三年《处州府志》)

    

“元旦”,焚香燃烛,备果、肴、茶、米、豆等物“祭灶”,拜天地、中霤,拜祖先,或于祠堂,或于厅间悬影像。

    

“立春”前一日,职官迎春东郊,乐人扮杂剧,锣鼓彩旗,聚观杂沓。小儿女带茶、米、豆等物散春牛,谓可消疹疫。

 

   “元宵”张灯,放花爆,有桥龙灯、彩茶灯、竹马灯、台阁灯,锣鼓喧天,谓之“闹元宵”。(清乾隆三十二年《缙云县志》)

 

“元旦”,礼神及祖,奠三牲、茶酒。瓶插柏枝,盆盛柿橘,开门放爆,以兆百事之吉。是日,举家食素。午设羹饭,夜备茶果荐于影室,凡五日夜而止。次日祝禧,亲朋相贺留席,幼者给以五彩果品。清嘉庆六年《庆元县志》

 

 

 

三月

 

 

    “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人家咸插柳檐户间,小坊曲卷,青青可爱。前一日,妇女出游,谓之“踏青”……苏堤一带诸戏毕聚,香茶、美果都成小集,必抵暮乃还。(清康熙五十七年《钱塘县志》)

    

“谷雨”前,妇女采芽茶。(歌声遍山谷,歌儿有“芽儿尖,官儿贪;芽儿新,官儿清。千朵万朵,千忙万忙,君知否?早些完粮。”)清光绪三十二年《分水县志》)

 

“清明”后,近山妇女结伴采茶,以谷雨前所采日“雨茶”,以立夏节所采日“老婆茶”。(清光绪三年《鄞县志》)

   

 “谷雨”采茶,妇女儿童满山谷。(民国2年《於潜县志》)

   

 

 

四月

 

   

“立夏”之日,各烹新茶,配以朱樱、青梅、时鲜之果,间相馈遗(南宋遗俗,谓之“绣茶”。富室竞侈,雕镂诸果,饰以金箔,盛以珍窑,杂以茉莉、蔷薇香汁,一啜费直一金,各志录传为美谈,而不知其非也。俗亦名“七家茶“)。(清康熙五十七年《钱塘县志》)

 

“立夏”,有新茶、新笋、朱樱、青梅等物,杂以桂圆枣核诸果,镂刻花卉、人物,极其工巧、各家传送,谓之“立夏茶”。

 

“立夏日”,以诸果品杂茗碗,亲邻彼此馈送,名日“七家茶“。(《海宁县志》)

    

入夏试茶,从俗无害,而豪家巨室求奇斗胜,有一啜之间所费同于宴饮且过之者,此盖沿袭南宋时绣茶之遗。(民国11年《杭州府志》)

 

 立夏之日;以樱桃、新茶荐祖庙,杂以诸果各相馈遗,谓之“立夏茶”。乞邻麦为饭,云解疰夏之疾。(民国8年《余杭县志》)

 

“立夏”,饮烧酒,啜新茶,啖新梅、蚕豆、樱桃、芽谷饼,云可解注(疰)夏之疾。(清乾隆十一年《乌程县志》)

 

“立夏日”,以百草芽糅粉饼相馈遗,饮烧酒,啜新芽,啖青梅、朱樱、蚕豆、香蛳。(清嘉庆四年《桐乡县志》)

 

“立夏”,是日饮烧酒,家皆“祀灶”。里社屠牲祀土地之神,谓之“烧夏福”。田家采嫩蚕豆煮食,山村采茶叶甚忙。谚云:“立夏三日茶生骨”。(清同治十三年《安吉县志》)

 

“立夏”后三日,长兴人俱往岕中采茶,例以是日开园。(清嘉庆十年《长兴县志》)

 

“立夏日”,啜新茗,啖新梅,食青笋、蚕豆,云可解注疰夏之疾。(民国2 年《於潜县志》)

 

“立夏日”,以诸果品杂置茗碗,亲邻彼此馈送,名日“七家茶”,亦古八家同井之义。(《战志》按,是日于露天支锅煮饭,杂以蚕豆、野笋等类,熟而分食之,则不惎夏)(民国11年《海宁州志稿》)

 

“立夏”,人家炊米粉作五色丸,彼此馈送,名日“夏茶“。(清嘉庆十六年《西安县志》。按西安县即今衢县)

 

 “立夏“,以芽谷饼祀灶及土地,饮烧酒,啜新茶,食樱桃、青蚕豆。(民国6年《双林镇志》)

 

 

五月

 

 

是月街市施茶,至七月止。三伏则有香薷饮。民国11年《杭州府志》)

 

“夏至”各供茶,日“夏至茶”。(清乾隆十六年《萧山县志》)

 

黄梅时储梅水。《涌幢小品》云: 霉后积水烹茶,甚香洌,可久藏,一交“夏至”便迥别矣。(清同治二年《南浔镇志》)

 

 

六月

 

 

 “天贶”,六月六日。家各晒衣,士人晒书;衢中施茶,结后生缘。(清光绪十一年《临安县志》)

 

六月,道路施茶,或有施痧药,太乙丹。(清光绪八年《归安县志》)

 

 

七月

 

   

十三日,有丧之家五鼓设茶饼只(祇)迎先灵,昼则设奠,至十七日又具奠送之。亦有虽无丧而循俗举行者。

 

十月十二夜接祖宗,家庙设供茶点,十三、十五、十七均须祀先,有馄饨、石花二品。(《杭俗遗风》)(民国11年《杭州府志》)

 

 

八月

 

 

望日。小儿女醵钱具糖米、果茶环供月下,日“拜月婆”。(清嘉庆十六年《西安县志》)

 

 

十月

 


 “立冬日”,各以菊花、金银花煎汤澡浴,谓之“扫疥”。曝茶菊以为茗碗之需。(民国11年《杭州府志》)


 

 

十二月

 

 

是夕(“除夕”),家庭举宴,长幼咸集,燃灯[床]下,谓之“照虚耗”。(《西湖游览志余》)或于深夜,用茶酒、果饼祀床神,以祈儿女安寝。(民国11年《杭州府志》)

 

二十五日为玉皇大帝诸神下降之辰,人皆持斋……新婚之妇则备果盒馈各尊长及亲友(白米炒熟,磨细粉和以糖,用模印之,日“茶饼糕”,或杂以芝麻,日“麻酥糕”。此物惟镇上独有也)。(民国56年《双林镇志》)

 

古代这些节庆习俗,随着岁月的流逝,绝大多数已悄然消失,只有少数如节庆日以茶果拜祖先、茶点馈遗亲文、家设茶果以侍客至,夏季街市施茶等尚有传承。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新习俗。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茶事习俗正在各地慢慢出现并形成一种范式。主要有:一是各地每年定期举行的大型茶事活动,如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自1994 年以来每年春季举办,至2008年已举办15届,还有河南信阳文化节、广西横县花茶节等。二是茶区举办的茶叶赛事,如福建安溪的“茶状元”赛,台湾的“茶王”赛等。三是各地举办的饮茶艺文活动,如杭州每年清明时节举办的“品茶诗会”,自1990年以来一直延续未缀。四是各地茶文化社团等在元旦、春节举行“迎新茶会”,中秋举行“团圆茶会”,重阳举行“敬老茶会”等。

 

摘自陈宗懋、杨亚军著主编《中国茶经》2011修订版(上海文化出版2011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