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汪 勇
清同治六年(1868年)7月23日这天,安化资江边上丁家湾丁义溥家,张灯结彩,敲锣打鼓,热闹非凡,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不熟悉的人以为丁家操办喜事,实际上,这是庆祝《奉宪永定救货章程》的拟定。从咸丰十年(1860年)开始,丁义溥为了这个章程整整劳碌奔波了八年。
为何要签订这个章程,我们先从资水的险恶说起。
“船进安化山,河道弯复弯;弯弯有险滩,滩滩鬼门关;求神又拜佛,保佑船莫翻。”自古就有“沅水最长,澧水最短,湘水最大,资水最险”之说,资水以险恶著称,安化段尤甚,资水6大名滩,安化段占4处;在安化段就有滩险71处,航道滩险密度为1.6公里/处,且滩多礁群四伏,明暗交错,水流陡急,航道曲窄,险象环生,舟船旋转其间,稍一不慎即有覆舟之祸。陶澍在《萸江竹枝词》中描写安化段的险滩:“前滩颔岈接后滩,船来滩心湾复湾.忙煞长年惊杀客,回头只有白鸥闲”
资水险,最险险不过大汴滩。大汴滩位于小淹下25公里,敷溪上5公里之间。大汴滩原来名叫大卡滩,滩长300米,水浅岩多流急,河床为巨岩坚石,巨礁四伏,白浪翻卷,涛鸣噪耳,船民视为畏途,为了藐视险滩,当地有老百姓说,只要把“卡”字加点水,打掉一些石头,不就畅通无阻了吧!年深月久,不吉利的“卡”字就演变成了“汴”字,大卡滩变成了大汴滩,但礁石依然林立,事故常有发生,历来就有“好汉怕过丁家湾,新船怕过大汴滩”,“驾船过得大汴滩,方才吃得艄公饭”,“杉树滩扯死人,大汴滩吓死人”的说法。船民归纳该滩有“九关八险”,穿过此滩,必须招招及时,舵舵相应,稍有闪失,即有瞬息之祸。以往“每年损坏船只及竹排,木排指不胜屈。受斯害者,大则命死须臾,次则货为水吞。”陶澍于嘉庆四年,乘舟赴长沙应试,途径此滩,作《大汴滩诗》:茱萸江水天边落,五十三滩此最奇。怪石当流蹲虎豹,乱峰趋岸下蛟螭。险争一橹雷同迅,浪舞三篙雪欲吹。为语春风挂帆客,回头记取上滩时。
尽管航运这么艰难险阻,但资水是安化乃至湘中地域“自古华山路一条”的交通大动脉,再难也得航行。特别是茶叶运输,万里茶道就是从资江顺流而下,经益阳,过洞庭,入长江,到汉口,然后继续北上。
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长塘镇的中山村和东坪镇的包(褒)家村(县茶叶试验场所在地)即分别开始种茶和制茶。清道光22年(1842年)安化茶叶、桐油、木材、土纸成为湖南的出口大宗,茶叶尤为兴旺。广州通商后,红茶出口大增,每届春茶上市,陕甘晋粤茶商如潮涌至。安化境内无处不见茶园、茶农,安化资水沿岸,无处不见茶行、茶商和茶船。
航运的繁荣,河道的险恶,时有翻船、沉船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后,救助不及时,往往导致船毁人亡货散,甚至发生哄抢货物事件,安化昔有“全赖抢救覆舟以维持生计者”的说法,流传有“不怕不种田,就怕资江不烂船”的民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清咸丰十年(1860年),安化“一都江南贡生丁义溥首置救生小舟于大汴滩,并置丁家湾荷包坵田二坵,计粮二钱九分三厘”,“雇夫守望,救助覆溺”。
丁义溥觉得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滩险救助的事应发动更多的人来做,而且要取得政府的支持,长久的维持下去。于是,他花了近八年的时间,在资水沿线,奔走呼告,宣传发动,又积极争取自己的同学、朋友的支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他的努力下,得到了陶崧、谌秩齐、曾毓文、杨鼎禹、定厚生、黄政、谌耀、丁如翼等友人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他们会同邵阳、新化、益阳、湘乡的千总、举人、生员、监生、戏园等名望之辈,撰订了《奉宪永定救货章程》,于是迎来了同治六年(1868年)7月23日这个庆祝的日子。
随后,他们禀请长沙、宝庆府宪、邵阳、益阳县宪出示晓谕(注:公告、告示),勒石刊碑,立于大汴滩岸。
《奉宪永定救货章程》凡七议,一议是凡愿充当救生船夫者,必须保举来局,亲书具结存案,务宜日夜静守,即遇大故,亦须请局告假,请人替守,毋得擅动。如遇客船有难,赶紧拯人,次则代捞行李,不得延缓索谢。如有违犯,保举究问;二议救货小船无论本地外地,务须踊跃同心,毋得在难船拥挤闪跳,乘机抢拉。即救之后,共泊一处,以免私匿,违者该商禀究;第三至第七议,皆为抢救打捞货物酬金标准。
《奉宪永定救货章程》对茶叶落水后打捞的力资进行了明确规定,“商船击破货物浮沉之际,两岸小划救货水力:红茶每箱湿者给钱一百二十文,干者给钱一百文;黑茶、棕卷(千两茶),每卷湿者给钱八十文,干者给钱九十文,套箱照例;小花卷每卷湿者给钱六文,干者给钱八文;引茶大皮包,每包湿者给钱二百六十文,干者给钱二百八十文;小皮包,每包湿者给钱一百八十文,干者给钱二百文;茶梗每包湿者给钱八十文,干者给钱一百文”。
光绪十四年,在《奉宪永定救货章程》的基础上,又拟定了《永定滩河救货章程》,明确规定:“在马家(迹)塘、莲花滩、龙公(拱)滩附近被捞救,干货送至小淹酬资……包九十文,引茶九十文,茶梗六十五文,千两条包四十文,小包五文,如系湿货,议定四个时辰送到照干货给资,逾期按干货六折算给。送至酉州、黄沙坪干货口装大箱每口二百十文,洋装二五箱一百八十文,花香每包一百八十文,引茶一百(中间字迹模糊不清)……小条包八文,如系湿货议定七个时辰送到照干货给资,逾期按干货六折算给,送至东坪干货口装大箱每口二百二十文,洋装(中间字迹模糊不清)……茶梗一百六十文,千两条包一百六十文,小条包十文。如系湿货议定七个半时辰送到照干货给资,逾期按干货六折算给。”
《奉宪永定救货章程》和后来的《永定滩河救货章程》,对运输安化茶叶的船只翻船或沉船后,救助力资标准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比较客观公正地维护了货主和救生船夫双方的利益,避免了纠纷的发生。《奉宪永定救货章程》成为安化茶叶运输最早的滩险救助规章。
由丁义溥创办的救生局一直开办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宝、安、益”三大船帮于大汴滩泥湾村备置救生船,设立“大汴滩救生局”,照料滩险,救助遇难,一直到解放。
大汴滩据说从宋元以来一直就有碑刻,现存的有五种,分别是:乾隆43年《大汴滩救助成规》、同治6年《奉宪永定沿河章程》、同治11年《树之风声》、光绪14年《永定滩河救货章程》、民国28年《重修大汴滩石碑记》。
安化资水茶运长盛不衰,至解放后的60年代,安化县商业局为了解决茶叶运输的“要船困难”,每年均与县运输总公司签订茶叶运输合同,“固定船只担任茶叶运输”。至70年代,茶叶逐步转向车运。
这些都是后话。
原载《安化黑茶》杂志2018年第1期总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