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角度看,茶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它所含的黄嘌呤类、多酚类、茶氨酸等成分,都具有药理功能,它们也可以与体内同时存在的其他药物或元素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所以,这一问题历来为医家和患者所关注。根据有关文献报道,在服用以下药物时,应禁茶或避开饮茶时间。
中药:中药汤剂和中成药组方的治疗效果是药物中多种成分在一定比例下的综合作用,因此,除特别医嘱或特殊情况下需用茶冲服(如川芎茶调散)外,一般内服汤剂和中成药时均不宜饮茶,以免茶中的一些成分与中药有效成分发生反应或改变其配伍平衡。
含有金属离子的药物,特别是补铁药物:茶叶中的多酚类可与三价铁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难溶性沉淀物,从而影响铁剂的吸收和疗效。所以,在服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乳酸亚铁、枸橼酸铁铵等补铁的药物时,应禁茶。此外,茶多酚类还可与钙剂类(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铋剂类(碳酸铋等)、钴剂类(维生素B12、氯化钴等)、铝剂类(胃舒平、硫糖铝等)、银剂类(矽炭银等)等药物相结合,在肠道中产生沉淀,不仅影响药效,而且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胃部不适,严重时还可引起胃肠绞痛、腹泻或便秘等。
抗生素类、抗菌类药物:茶叶中的多酚类在肠道内可能会对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强力霉素、链霉素、新霉素、先锋霉素等药物发生络合或吸附反应,从而影响这些药物的吸收和活性。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等)中含有与茶碱和咖啡碱相同的甲基黄嘌呤结构,其代谢途径类似,所以,在服用这些药物时饮茶,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会干扰体内茶碱和咖啡因的代谢平衡,致使血液中药物浓度上升,半衰期延长,造成人体不适。所以,在服用上述抗生素和喹喏酮类抗菌药物时,也不宜饮茶。
胃蛋白酶片、胃蛋白酶合剂、多酶片、胰酶片等助消化酶药物:茶中的多酚类物质能与助消化酶中的酰胺键、肽键等形成氢键络合物,从而改变助消化酶的性质和作用,减弱疗效,故不宜用茶水送服这些药。
解热镇痛药:安乃近及含有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的解热镇痛药(PPC、散痛片、去痛片等)可与茶中的多酚类发生沉淀反应而影响疗效,故应避免用茶水送服。然而,用热茶送服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及贝诺酯等药物,则可以增强它们的解热镇痛效果。
制酸剂:由于茶叶中的多酚类可与碳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分解,与氢氧化铝相遇可使铝沉淀,故在服用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药物治疗胃溃疡时,应忌茶。同时,还由于西咪替丁可抑制肝药酶系列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延缓咖啡因的代谢而造成毒性反应,所以在服用西咪替丁治疗胃溃疡时,也不能饮茶。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此类药物较常用的有苯乙肼、异唑肼、苯环丙胺、利血平(优降宁)、呋喃唑酮和灰黄霉素,其中苯乙肼、异唑肼、利血平(优降宁)和呋喃唑酮可透过血脑屏障抑制儿茶酚胺的代谢,促进脑内环磷腺苷(cAMP)的合成;而咖啡碱、茶碱可抑制细胞内磷酸二脂酶的活性,减少cAMP的破环,从而易造成严重高血压。故在服用上述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时,不宜大量饮茶。
腺苷增强剂:双嘧达莫(潘生丁)、地拉卓、六甲氧苯啶(优心平)、利多氟嗪和三磷酸腺苷可通过增加血液和心肌中的腺苷含量发挥扩冠作用。咖啡碱和茶碱能对抗腺苷的作用,故用上述腺苷增强剂防治心肌缺血时应禁茶。
抗痛风药:抗痛风药别嘌醇是体内次黄嘌呤的同分异构体,两者均可被黄嘌呤氧化酶催化,前者生成别嘌呤,后者生成尿酸。别嘌醇能与次黄嘌呤竞争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合成,降低尿酸的血浓度,减少尿酸盐在骨、关节和肾脏的沉积,故可治疗痛风。有文献认为,饮茶会降低别嘌醇的药效,可能与茶中所含黄嘌呤类化合物在体内经黄嘌呤氧化酶催化生成甲基尿酸有关。
镇静安神类药物:茶中所含的咖啡碱、茶碱、可可碱可兴奋大脑中枢神经,在服用甲丙氨酯(眠尔通)、氯氮卓(利眠宁)、地西泮(安定)等镇静、催眠、安神类药物时饮茶,会抵消这些药物的作用,故在服用此类药物时不可饮茶。
其他:茶多酚类可与维生素B1、氯丙嗪、次碳(硝)酸铋、氯化钙等生成沉淀。生物碱类药物如小檗碱(黄连素)、麻黄碱、奎宁、土的宁、苷类药物如洋地黄、洋地黄毒苷、地高辛以及活菌制剂乳酶生,亦可被茶多酚类沉淀或吸附。所以,服用上述药物时也应禁茶。饮茶对许多药物的影响尚不明了,源源不断投入使用的新药与茶叶成分的关系还有待研究和观测,所以,在服用药物时应慎对饮茶。
对某些疾病患者来说,即使不服用上述药物,一般情况下也不宜饮茶或只少量饮淡茶,如失眠及神经衰弱者、活动性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及缺铁性贫血患者等。习惯性便秘患者也不宜多饮茶,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收敛性,能减轻肠蠕动,这可能加剧便秘。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饮茶过度有可能使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对病情不利。
摘自《茶与养生》(屠幼英、胡振长主编)